回复@敞开了关注:YiBo已经停止更新,团队解散了。为了防止用户白白捐赠了,所以关掉了。不过服务器运行还是会支持一段时间,以保证用户有一段时间迁移。我们十分抱歉,感谢大家的支持。 //@敞开了关注:下载应用了积分为什么没有加上呢···还有捐赠的地址也没有找到 提示找不到店铺··· 如果不是看到这条微博,相信许多它的用户还不知道 Yibo 客户端已经停止更新。虽然现在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增长率变缓,甚至新浪本身还在探索营利模式,但与之相关的第三方微博服务早已变成关于创业,关于互联网平台与服务的红海。 作为 Android 平台上已经拥有百万用户级别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Yibo 虽然拥有方便切换账号,界面简洁,没有广告等优点,终究因为盈利问题而失败,惋惜之余,作为开发者和互联网从业者,都可以从中有所思考。
一、 平台之争与开发者的反思
平台是近年来互联网上非常热门的词,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在构筑与大力宣传自己的平台(合作平台、开放平台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充斥着人们眼球,好像平台化能够把开发者与用户收揽囊中,事实上是这样子的吗? 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正在印证这个假设。 Yibo 致力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一款专为 Android 用户打造的聚合型微博客户端,帮助用户管理跨平台信息内容和方便信息同步与分享,为用户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与此相对,也有产品致力于“微博运营管理平台,社会化媒体营销管理平台”,工具与平台的定位皆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免费带来的用户增长以达到盈利的目的,毕竟商业不是慈善。 而在国外如浏览器插件 AdBlock 的作者的全职收入依赖于用户的捐赠,这是一种冒险。Fawave 本身不赚钱,但对其开发者而言,他们的技术能力在业界获得广泛认可,是有着隐形价值在其中的。Yibo 是个口碑颇佳的工具,只是国内用户付费购买应用或服务的种子还没有真正发芽,或者处于萌芽阶段,Yibo 这只小鸟终究无法展翅高飞。 谈及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不能忽视的就是 iOS 与 Android( Windows Phone 平台还要看明年的发展趋势),我们已经见证 iOS 上的很多创业奇迹,而在 Android 上能有所营利的产品却少得可怜。同样作为第三方微博客户端,iOS 的一些应用在赢得用户青睐的同时,又解决了自身的发展问题。 等到中国用户的付费习惯培养起来,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这也是自己对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愿景之一。 一个平台的生态系统由系统、用户以及开发者构成,用户与开发者决定了市场的规模,在“用户不愿付费论“的背后开发者也应该深思产品本身特性是否还不足以吸引用户付费? Fred Wilson 在《安卓碎片化》一文中认可如下一个评论:对于大公司来说,碎片化或许是个问题,但对于小作坊来说,则是个机会。专注于 Android 平台的 Yibo 团队只有 4 个人,在这个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他们无法与流淌着设计师血液的其他微博客户端团队相比,退而守之,可能更多是心有馀而力不足,如果无法把握机会,用户规模与商业模式都是没有意义的东西。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理想走到现实,这才是一个踏实靠谱的创业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二、 移动思维下的商业模式
如今商业模式的说辞已经被广泛滥用,因为这大多被当作马后炮的注脚,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历史的参考价值。PC 时代的 QQ 凭借与广东移动的合作扭亏为盈,此后又相继推出移动 QQ 业务,付费会员制,其成功让免费增值模式成为日后同类型网络服务的主流。与腾讯同年创立的 Google 则是《长尾理论》作者安德森“免费”模式的另一种代表,用户并不直接付费 Google,而由广告商代替。 豆瓣读书产品总监戴钦谈及豆瓣阅读时说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应选择面向用户收费”,但一个产品是否有价值因人而异。核心服务免费,相关衍生产品获取利润,这种方式在移动时代仍然普遍适用。 有成功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引导用户到其衍生产品上,这就把单一的微博客户端发散成一个基于自身的产品群,通过内部产品的相互推荐来聚合用户,整个盈利思路如下:- 会员,相机滤镜服务,皮肤等,也就是增值服务;
- 广告位,皮肤本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广告载体;
- 衍生服务,例如应用外包、产品设计等;
- 应用推荐,应用内相互推荐等;
三、 核心服务与基于微博的产品的转型
前面提及的增值服务模式与免费模式都取决于产品的核心服务,这依赖于开发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团队的产品运营能力。 Path 2.0 推出后,大部分用户都惊叹于那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界面,以及细腻贴心的操作方式。而自从 Path 新版本发布后,国内随后出现好些类 Path 的应用,实际上这些应用没有得到用户的青睐,原因就在于 Path 的核心服务是无法复制的,Path 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与交互设计,好的产品只有时刻保持前进的步伐,别人只能跟随着它而无法超越。 这也正是核心服务的价值所在——有时是隐形的价值。如果一开始便不存在价值,就谈不上任何的商业模式了,因为用户和广告商都不会为没有价值的产品付费。 核心服务因产品和开发团队而有所不同,我们的 Windows Phone 客户端发布后已更新了好几个版本,对于爱范儿的开发团队而言,核心服务则是媒体自身的内容与应用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对细节的讲究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字体的大小,应用配色方案,正文内容的排版等,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称之为产品的用户体验,纠结于细节,在大局有所取舍,优秀的用户体验能帮你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与此同时,应尽力避免让团队所提供的核心服务附带上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例如 Twitter 的 API 政策的变更给开发者带来的警醒,不要单靠第三方 API 调用来建立自己的核心服务。现有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大都通过微博开放平台的 API 接口去获取数据,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处在于不需构建复杂的基础设施以及培养原始用户群,但风险也很明显,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水源干涸,那么所有的支流都会受到影响,官方为了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第三方客户端的功能。四、 创业者与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基因
创业是冒险,是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而有可能无所收获的航行。给他们多些鼓励吧,期待着国内的创业环境能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对用户而言是件双赢的事情。 触宝王佳梁在接受爱范儿 访谈时说:我们的算法可以是预测,在你滑到一半的时候,它可以预测你有可能想输出的是什么。这个技术是非常难的,目前全球也只有我们一家实现了这个技术。在触宝 CEO 以及触宝团队眼里,创新是他们创业的基因,靠技术上的革新去赢得国内外的市场;而 Weico 团队本身就有浓厚的设计师血统,他们的产品谈不上完美,但可以感受到设计师身上那种对于细节和美的追求。技术驱动创新与竞争力,设计驱动创新与品牌化分别是他们做产品的基因与方向。五、作为一个开发者
从 Yibo 官方微博的转发量来看,很少有人在意一个微博客户端的倒掉,自己作为一名开发者,却深有感触。在转发评论中,有人提到“这种客户端利用业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但这个涉及到时间成本的问题。独立开发与团队开发本质不同,前者在时间投入和实际收获中有弹性,后者则有着明确的商业追求,因此对品质的要求也会不一样。 在《大家来 K 歌,一个人的“唱吧”》中,开发者只是业余时间在做,我想他也有关于自己产品的一些宏远理想,但屈于现实,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与专注是很难成就一个至好的产品。 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好时代,大浪淘沙,市场最终沉淀的产品会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幸好,自己还能见证和参与到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 via《一个开发者眼里的生态系统》]]>如果爱,请赞赏
阅读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stylefanr.org/archives/479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yibo停止更新了?悲了个剧的
团队都已经解散了,连个正式的通知都没有就解散了。太可惜了!
还是用户的付费习惯没有形成,这跟Google Play在中国受到干扰不无关系。
表示十分赞同。国内对软件付费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而且道路还很漫长。即便是苹果的App Store,国人也大多不愿付费。
创业本身就是冒险,关键看运气了!
说的不错,创业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运气和勇气的活。要么成功,要么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