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敞开了关注:YiBo已经停止更新,团队解散了。为了防止用户白白捐赠了,所以关掉了。不过服务器运行还是会支持一段时间,以保证用户有一段时间迁移。我们十分抱歉,感谢大家的支持。 //@敞开了关注:下载应用了积分为什么没有加上呢···还有捐赠的地址也没有找到 提示找不到店铺···
如果不是看到这条微博,相信许多它的用户还不知道 Yibo 客户端已经停止更新。虽然现在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增长率变缓,甚至新浪本身还在探索营利模式,但与之相关的第三方微博服务早已变成关于创业,关于互联网平台与服务的红海。
作为 Android 平台上已经拥有百万用户级别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Yibo 虽然拥有方便切换账号,界面简洁,没有广告等优点,终究因为盈利问题而失败,惋惜之余,作为开发者和互联网从业者,都可以从中有所思考。
一、 平台之争与开发者的反思
平台是近年来互联网上非常热门的词,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在构筑与大力宣传自己的平台(合作平台、开放平台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充斥着人们眼球,好像平台化能够把开发者与用户收揽囊中,事实上是这样子的吗? 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正在印证这个假设。 Yibo 致力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一款专为 Android 用户打造的聚合型微博客户端,帮助用户管理跨平台信息内容和方便信息同步与分享,为用户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与此相对,也有产品致力于“微博运营管理平台,社会化媒体营销管理平台”,工具与平台的定位皆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免费带来的用户增长以达到盈利的目的,毕竟商业不是慈善。
二、 移动思维下的商业模式
如今商业模式的说辞已经被广泛滥用,因为这大多被当作马后炮的注脚,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历史的参考价值。PC 时代的 QQ 凭借与广东移动的合作扭亏为盈,此后又相继推出移动 QQ 业务,付费会员制,其成功让免费增值模式成为日后同类型网络服务的主流。与腾讯同年创立的 Google 则是《长尾理论》作者安德森“免费”模式的另一种代表,用户并不直接付费 Google,而由广告商代替。
- 会员,相机滤镜服务,皮肤等,也就是增值服务;
- 广告位,皮肤本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广告载体;
- 衍生服务,例如应用外包、产品设计等;
- 应用推荐,应用内相互推荐等;
三、 核心服务与基于微博的产品的转型
前面提及的增值服务模式与免费模式都取决于产品的核心服务,这依赖于开发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团队的产品运营能力。 Path 2.0 推出后,大部分用户都惊叹于那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界面,以及细腻贴心的操作方式。而自从 Path 新版本发布后,国内随后出现好些类 Path 的应用,实际上这些应用没有得到用户的青睐,原因就在于 Path 的核心服务是无法复制的,Path 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与交互设计,好的产品只有时刻保持前进的步伐,别人只能跟随着它而无法超越。 这也正是核心服务的价值所在——有时是隐形的价值。如果一开始便不存在价值,就谈不上任何的商业模式了,因为用户和广告商都不会为没有价值的产品付费。
四、 创业者与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基因
创业是冒险,是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而有可能无所收获的航行。给他们多些鼓励吧,期待着国内的创业环境能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对用户而言是件双赢的事情。 触宝王佳梁在接受爱范儿 访谈时说:我们的算法可以是预测,在你滑到一半的时候,它可以预测你有可能想输出的是什么。这个技术是非常难的,目前全球也只有我们一家实现了这个技术。在触宝 CEO 以及触宝团队眼里,创新是他们创业的基因,靠技术上的革新去赢得国内外的市场;而 Weico 团队本身就有浓厚的设计师血统,他们的产品谈不上完美,但可以感受到设计师身上那种对于细节和美的追求。技术驱动创新与竞争力,设计驱动创新与品牌化分别是他们做产品的基因与方向。五、作为一个开发者
从 Yibo 官方微博的转发量来看,很少有人在意一个微博客户端的倒掉,自己作为一名开发者,却深有感触。在转发评论中,有人提到“这种客户端利用业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但这个涉及到时间成本的问题。独立开发与团队开发本质不同,前者在时间投入和实际收获中有弹性,后者则有着明确的商业追求,因此对品质的要求也会不一样。 在《大家来 K 歌,一个人的“唱吧”》中,开发者只是业余时间在做,我想他也有关于自己产品的一些宏远理想,但屈于现实,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与专注是很难成就一个至好的产品。 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好时代,大浪淘沙,市场最终沉淀的产品会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幸好,自己还能见证和参与到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 via《一个开发者眼里的生态系统》]]>如果爱,请赞赏
阅读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stylefanr.org/archives/479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yibo停止更新了?悲了个剧的
团队都已经解散了,连个正式的通知都没有就解散了。太可惜了!
还是用户的付费习惯没有形成,这跟Google Play在中国受到干扰不无关系。
表示十分赞同。国内对软件付费的意识还没有形成,而且道路还很漫长。即便是苹果的App Store,国人也大多不愿付费。
创业本身就是冒险,关键看运气了!
说的不错,创业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运气和勇气的活。要么成功,要么成仁。